西部网讯 “谁来种地”,“如何科学种田”是当前农业生产亟需破解的难题,安康旬阳市从技术培训抓起,通过结对帮扶,传播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着力培育产业发展后续力量,走出一条旬阳特色的科普乡村,农民致富之路。
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农业新农人,培育产业发展后续力量。旬阳市从组织科学技术小分队入手,组织市镇农业、林业、烟草600余名技术干部,4000余名专兼职护林员和畜牧防疫员广泛开展技术服务,成立了烟草、魔芋、拐枣等8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在吕河、金寨、甘溪等镇建设了7个科技培训基地,跟进农时发布技术指导信息,通过 “点菜式”集中培训、“院坝会”、病虫害“处方签”等方式提供培训和服务指导,仅2020年农业技术培训就达4万人次,实现了技术培训各村全覆盖、产业发展户全覆盖。
以科技普及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建立了纵贯市、镇、村、户的服务网格,抽调科级领导、中层干部成立21个技术指导组,与21个镇结对包抓;遴选306名技术干部担任306个村科技特派员;以种养大户、经营主体从业人员为重点,每年遴选200余名职业农民进行重点培育,分产业选派技术干部结对包抓的同时,择优聘用28名中高级职业农民,就近指导所在村产业发展;捆绑整合项目资源,在规划落实各类产业发展项目时,要求经营主体一并承担技术推广和带动农户产业发展任务,助推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应用推广。
旬阳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34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5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个;命名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安康市市级56个;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875人。通过经营主体的引领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三变”改革型、土地流转型、园区务工型、订单生产型、借“鸡”还“蛋”型五种帮带模式让经营主体与3万余户群众建起稳固的利益联盟。
科技志愿服务让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旬阳乡村振兴迈进了快车道。
编辑:史耀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