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在学习黄龙猎鼓。 通讯员 王壮摄
盛夏时节,黄龙县凭借21℃的凉爽气候与优质生态资源,成为暑期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7月16日,白马滩镇神玉村的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里,一群孩子忙着垒石墙、缝百家被、捏花馍,体验别样的劳动课程。
好生态催生好产业。这座隐于青山的研学基地,以“劳动实践+生态科普”为核心竞争力,辅以非遗传承、乡愁体验等特色课程,自2023年获评省、市两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后,迅速成为暑期研学热门目的地。“依托神玉村的人文底蕴和凉爽气候,我们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研学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价值与传统文化的魅力。”村党支部书记薛增文介绍。
研学经济的火热,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看到络绎不绝的研学团队和游客,当地村民敏锐捕捉到商机。村民冯延亮便是其中之一。他将自家闲置多年的院子精心改造成充满乡土风情的民宿。“院子收拾干净后,特别受前来研学的团队和避暑游客欢迎,房间早早就被预订完了。”冯延亮说。
黄龙县森林覆盖率87%,林草覆盖率92%,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8万个/立方厘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该县发展“清凉经济”奠定了基础。
7月20日傍晚,界头庙镇16号风机下凉风习习。转动的风车、茵茵的草场在落日余晖中染上金红光晕,游客们举着相机取景,尽享这份21℃的惬意。“客人就爱坐在窗边,吹着山风喝咖啡。”云晖咖啡馆负责人李戈说。草场边的木栈道、风机下的观景台,都是游客青睐的取景地。
走进瓦子街镇,青山叠翠,石屋静立。这幅融于山水间的田园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近年来,瓦子街镇积极盘活独特的清凉资源,将偏石村原有的28户民居改造成民宿,让这座宁静的村落成为游客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如今的黄龙县,越来越多的乡镇因“清凉经济”而焕发生机。各乡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自然风光、避暑文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清凉经济”既有“凉度”还有“热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把青山绿水与凉爽气候转化为旅游资源,丰富康养度假、乡村体验等业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将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民生福祉。”黄龙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游向东表示。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