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丨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时间:2024-06-10 10:52:49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网络中国节·端午丨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另外在高陵等一些地方,端午节前,有娘家带上礼品给女儿“送端午”,外婆给外孙送粽子,端午当天女儿给母亲送油糕、绿豆糕等习俗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体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之一。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广大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即日起,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主办、央视网陕西频道承办的2024年西安市“网络中国节”“节气里的大美西安”系列主题活动将分别推出芒种、端午、夏至等系列文化类科普文章,一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时代文明新风。

月号正阳,时惟端午。六月十日,农历五月初五,芒种之后,我们又将迎来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开端、初始之意;午,古代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汉代时已作为节日,唐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五日”,唐以后,“端午”便逐渐取而代之。

相传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因此端午这一天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它体现的正是农耕时代,古人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探索意识。

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同时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以及勾践等人的传说,但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流行,所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伍子胥等人关注国家命运,惦记民生福祉,志洁而行廉。人们通过节日纪念他们,就是纪念他们身上那种伟大的人文精神。

不难发现,千百年来,端午文化的不断演进里不仅浸润着古人对于天象时令的认识,同时还融合着神话传说和历史风俗,给端午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五月五,过端午。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悬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系五色丝、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宋朝诗人陆游有诗曰:“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说的正是端午节的习俗。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保留和传承着大量的端午习俗。

比如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五毒肚兜。时至今日,关中地区的一些家庭里,外婆在端午节还要给外孙送“裹肚”。裹肚多用红布缝制,绣有花草鱼虫等多种图案,大小刚好护住小孩子的肚子。临潼、长安等地在制作裹肚时还特意缝绣出“五毒”图案,寄托着长辈呵护孩童平安成长的美好愿望。

另外在高陵等一些地方,端午节前,有娘家带上礼品给女儿“送端午”,外婆给外孙送粽子,端午当天女儿给母亲送油糕、绿豆糕等习俗。

在西安,端午节孩子们还要戴“五彩缕”,据说汉代就有了这种习俗。在周至等地,家里的女性成员会用五色线合成细绳,绑在孩子的脖子、手腕、腿腕上,民间称为“戴花花绳”。过去,关中地区大多称“花绳”是“长命缕”,高陵区还称作“百索”,有辟邪求吉之意,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冲走,寓意消灾祛病。

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关中人通常会把艾草悬挂在门口或床头,希望能辟邪、防护家宅。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离不开美食,比如陕西的粽子就很有自己的特色——三角形状,用竹叶做外皮,糯米里加红枣、花生米,吃的时候再加上蜂蜜,香甜爽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安的蜂蜜凉粽了。相传这一美食始于唐代,给粽子淋上蜂蜜,其味凉甜芳香、沁人肺腑。

《酉阳杂俎》记述,唐长安城里“庾家粽子,白莹如玉”。唐元稹有诗:“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这表明远在一千多年前的长安,上自宫廷,下至市肆民间,以糯米加蜂蜜制成的粽子,就已成为脍炙人口的风味佳点。

如今,作为我国法定节假日,“国潮端午”早已成为假期出游主题。作为“全年无淡季”旅游目的地,端午假期来到西安,穿着汉服体验秦风唐韵或许才是最好的“新中式游”。

针对端午假期,西安各大景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以及优惠措施。在华清宫,游客独立背诵《长恨歌》全文即可免费入园参观;西安易俗社推出易俗有戏·戏聚端午经典剧目展演周;曲江文旅各大景区也开启“龙兴百福· ‘艾’传万家”端午主题系列活动。

端午,承载了中华民族勤劳、忠诚、勇敢、爱国的优秀品质,饱含着中国人心怀美好,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朴素情怀。这种情怀通过节日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变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财富。正所谓:悠悠艾草香,片片粽叶长;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编辑:任晓彤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