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生物多样性“家底”知多少

时间:2024-05-22 16:05:20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西生物多样性“家底”知多少

陕西省印发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修订并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等法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ec985a49-5a05-4a2c-9e1a-a8d8494f74a1.jpg.2

近日,秦岭野生动物园里,大熊猫悠闲地散步。 本稿照片除署名外均由三秦都市报记者 马昭摄

41441436-67bd-4bdc-b507-04e4073f3c03.jpg.2

川陕哲罗鲑。 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f781f8d8-9e3c-4994-bc88-0210d5d7509b.jpg.2

秦岭国家植物园里的红豆杉(5月15日摄)。

三秦都市报记者 赵明 石喻涵 王嘉

汉中天坑发现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野生红豆杉,黄龙县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杜鹃花,朱鹮和秦岭石蝴蝶从“濒危”发展到“壮大”,“消失”近百年的秦岭“报春使者”陕西羽叶报春再盛放,如今已达10万余株……

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陕西积极行动,扎实开展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陕西分布有多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多少种珍稀植物?有多少种水生野生动物?

今天,我们一起盘点陕西生物多样性“家底”。

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

“白鹭那个逐船飞呦嗬,飞起那个鸟飞啰呦嗬,鱼儿那个江中跃咿呦嗬,船头那个绿水波呦嗬,满江的春水满江的鱼呀哈……”陕南民歌《汉江渔歌》唱出了汉江生物多样性。

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秦岭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99.3%;黄河流域陕西段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5.4%,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长江流域44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汉丹江出省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完成317个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33个国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初夏时节,西安浐灞湿地公园,成群的白鹭时而觅食,时而飞翔,时而嬉戏,是这里的“常住民”。

金子是生态摄影爱好者,也是资深“鸟友”,“以前,我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全国各地拍鸟。随着环境不断向好,今年3月,我在西安浐灞湿地公园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

近年来,陕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体系,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

目前,陕西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932种,其中,以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6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55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其中,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4种,中药材3291种,已知大型真菌资源达394种。

生物多样性保护,陕西在行动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福祉。

生物多样性保护,陕西一直在行动。陕西省印发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修订并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等法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如今,朱鹮和秦岭石蝴蝶从“濒危”发展到“壮大”:朱鹮从1981年的7只发展到如今的万鹮翱翔,曾经的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通过人工繁育已大规模回归野外。

鸟类、昆虫、植物……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并记录。陕西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建立了213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43个、自然公园169个(风景名胜区28个、森林公园82个、地质公园14个、湿地公园43个、沙漠公园2个);组织实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就地迁地保护工程,持续开展大熊猫、朱鹮、林麝等珍稀物种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取得显著成效;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系列执法行动,对影响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

生物多样性  陕西“家底”知多少

4月,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保护科科长赵静和同事在巡山时发现了2株紫斑牡丹。这样的惊喜对他来说,现在变得越来越多。

“通过持续保护,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由‘三调’273只增加到‘四调’345只,野外遇见率、数量增幅和种群密度均居全国之首。”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陕西,豹、朱鹮、林麝、云豹、白冠长尾雉、丹顶鹤、大鸨、猎隼、中华秋沙鸭等濒危野生动植物在我省得到有效保护。根据2022年新修订发布的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全省分布有陆生野生动物79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国家二级121种、省重点55种。

2023年长江流域重点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报告(陕西站)显示,2023年鱼类监测结果与2022年相比,种类数由2022年的78种属增加到88种属,新增虹鳟、尖头大吻鱥、斑条鱊、大鳍鱊、细鳞鲴、大眼华鳊、团头鲂、鲂、尖头鲌、中华倒刺鲃、片唇鮈、厚唇裸重唇鱼、鲢、花斑副沙鳅、斯氏高原鳅、长须黄颡鱼、长吻鮠、红狼牙虾虎鱼、河川沙塘鳢、乌鳢20种。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局局长赵毅表示,新增鱼类中,河川沙塘鳢为首次在汉江中采集,刷新了该物种向西分布的纪录。

今天的三秦大地,从陕南到关中,再到陕北,候鸟翩跹,鱼翔浅底,已成常态,水清、岸绿、景美,一幅幅美丽生态画卷正在三秦大地徐徐展开。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