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的“文艺范”

时间:2024-03-26 11:16:20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田野里的“文艺范”

这些年,因为要策划关中忙罢艺术节,开展乡村艺术“试验”,崔凯敏几乎定居蔡家坡村,不仅在这里建起了工作室,还带领一批来自城市的青年在广袤田野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学实践

40b926fd-1524-4d5a-8bad-b535801a04d4.jpg.2

充满“文艺范”的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 本报记者 付玉玮摄

本报记者 陈艳 付玉玮

“我们村从没来过这么多人!”时至今日,崔凯敏依然对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村民的这句话印象深刻。

崔凯敏是西安美术学院教师。这些年,因为要策划关中忙罢艺术节,开展乡村艺术“试验”,崔凯敏几乎定居蔡家坡村,不仅在这里建起了工作室,还带领一批来自城市的青年在广袤田野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学实践。

一面,背靠秦岭,风景秀丽,处处都是“向往的生活”;一面,艺术节、共享书屋、乡村美术馆等艺术形态的“再造”,让这片富有文艺底蕴的热土焕发新的生机。在这里,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

一幅由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美丽生态构成的“诗画鄠邑”乡村图景迅速铺展。

日前,西安市鄠邑区《创新举办关中忙罢艺术节 探索艺术唤醒乡愁新路径》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这是对鄠邑区乡村振兴成效的肯定,也是对鄠邑区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探索经验的认可。

一个“乡村+艺术”的“化学反应”

风格各异的艺术装置、题材多样的墙体彩绘、上演先锋话剧的终南剧场、承载满满乡愁的村史馆、专业的讲解员。很难想象,这些元素能同时出现在秦岭脚下的一个乡村。

曾经,蔡家坡村产业空虚、发展缓慢,“空心化”问题严重。如今,这里不仅盖起村史馆、美术馆、乡村剧场,还开起咖啡馆、民宿,当地村民体验着在家门口看话剧、逛艺术展的“文艺范”。

改变,源于一场持续6年的“艺术乡建”。

2018年,西安市鄠邑区联合西安美术学院发起一场“艺术乡建”,以艺术之名探索新时代乡村建设。

“一开始,村民看到我们很惊讶,好奇这帮城里人跑到乡下来干啥?”3月12日,回忆起初到蔡家坡村的场景,崔凯敏十分感慨。

很快,“艺术+乡村”的美学实践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利用废弃房屋改造共享办公室,艺术院校师生和文艺工作者掀起一场场头脑风暴,一步一景的蔡家坡村,处处都是美育课堂;

在“文艺范”的熏陶下,村民们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带着工具自发帮忙布展、引导游客,甚至在家门口办起个人摄影展;

麦田为台、青山作幕,贯穿全年的文艺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村民带着“绝活儿”走上舞台站“C位”……

6年时间,过去不起眼的小村庄变成了全国游客青睐的“网红村”。大批游客的到来,让蔡家坡村发展出民宿、文创产品制造、乡村旅游等产业。

2013年至2022年,蔡家坡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10.5倍,人均年纯收入从8655元增加到20012元,年旅游综合收入1400余万元。

“乡村本来就很美,只需要我们重新发现与梳理,并把艺术的想象力融入乡村建设,和村民一起探索美好生活。”作为关中忙罢艺术节总执行,今年,崔凯敏计划邀请一批青年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在村里开设忙罢讲堂,共同为美丽乡村带来更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春日午后,沿着8号公路骑行,道路两侧,咖啡馆、茶餐厅、机车营地与面馆、凉皮店、民宿穿插分布,成为城市与乡村交融的生动写照。

2021年,鄠邑区制定《西安市鄠邑区文化艺术村建设实施方案》,投资2.5亿元,对以蔡家坡村为代表的8号公路片区11个村落及周边区域村庄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

在“艺术乡建”的辐射带动下,一个个秦岭山村迎来新生。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犹如一个强磁场,吸引了大批青年回乡发展。

“生态环境好、宜居又宜业,生活在这里,我觉得充满希望。”刘航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看到家乡的蜕变,39岁的刘航今年选择回乡创业,目前是蔡家坡村“听风民宿”主理人。她说:“我非常愿意回来做点事情。希望游客能在西安近郊体验到一份恬静,也希望家乡越来越好,让每位来到这里的朋友都能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觉。”

7公里外,在栗峪口村土锤(TWO TREE)咖啡馆,当地的“嫂子”咖啡师们正熟练地操作咖啡机,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捧着咖啡,畅享春日暖阳带来的惬意。

咖啡馆外的露台上,年轻的主播正通过直播推介咖啡,展示着秦岭脚下的春日景色。

“年轻人点子多,会统筹资源。萌宠互动、农产品直播、创意市集这些业态,已和乡村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说。

去年9月,鄠邑乡村创客市集在栗峪口村挂牌,进一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广阔乡村舞台,年轻人用知识和热爱回应着乡村的呼唤,乡村也因年轻人的加入而焕发生机。2023年,鄠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

“我们将依托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优势产业,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乡创客’,让乡愁‘打卡地’成为事业‘打拼地’,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源源动力。”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说。

一次绿水青山的美丽相约

随着“钱袋子”越来越鼓,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水涨船高”。

在鄠邑区,村民家里废旧的罐子、凳子、农具等物件,经过艺术院校师生和村民的巧手改造,变身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在乡村沃土上随处可见的秸秆,经过巧妙加工,变成草帽,再经村民巧手绘制,成为乡村市集上的抢手货……这些物品,唤起了人们心底的浓浓乡愁。

“我这小院都成景点了。”这两年,蔡家坡村村民刘欣元在西安美术学院师生的指导下,在一个个旧轮胎、旧瓦罐里种上农作物和花草,他家复古风融合现代风的农家小院引来大批游客打卡拍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近年来,聚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山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鄠邑区以秦岭生态保护为底、以农业发展为本、以文艺赋能为魂,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让乡村美起来。

3月7日,晴空万里,春光乍好,暖风吹拂下的稻田波光粼粼,孕育着新的希望。

不同于其他关中村落,玉蝉街道曲抱村环村皆水,是鄠邑区有名的稻村、酒村。谁能想到,眼前美景,曾经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2022年初,曲抱村以稻渔综合种养项目为突破口,采用“集体经济+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的模式,打造“我在鄠邑有块田”“曲水稻香”等文旅IP。到了夏季,满田稻穗颗粒饱满、映日荷花随风摇曳,游人纷至沓来,听取蛙声一片。

2023年,鄠邑区全年接待游客2153.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03亿元。

“我们要利用好艺术这把‘钥匙’,解锁更广阔的乡村发展空间。”李化说。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艺术之风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不仅成为秦岭山脚下最美的风景,也悄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抹最亮的色彩。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