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夜校——年轻人“夜生活”的新打开方式

时间:2023-12-20 11:03:44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夜校——年轻人“夜生活”的新打开方式

在非遗手作兴趣班老师于夏楠看来,年轻人爱上非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而夜校吸纳非遗手工课程,既丰富了课程内容,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促使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3170cccc-00de-431f-8378-9bed4f23bf33.jpg.2

十二月六日,西安市华夏国武散打馆内,夜校学员们正在练习散打。 本报记者 陶玉琼摄

845c424e-fdf1-4037-9bf8-e6f2e8405e2f.jpg.2

12月12日,西安市某夜校非遗手作兴趣班内,老师(左)正在向学员讲解掐丝珐琅技艺。 本报记者 陶玉琼摄

c1d781f7-bc0d-422a-8057-8618891a5f56.jpg.2

十二月四日,西安市某夜校的学员们正在上美妆课。 本报记者 陶玉琼摄

本报记者 陶玉琼 见习记者 齐珂雨

都市年轻人的夜生活,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可以逛商场、看电影、玩剧本杀,可以看一场脱口秀、聚一次餐,也可以宅在家里撸猫撸狗、刷刷短视频……

然而,有一些年轻人,为夜生活找到了新的打开方式——上夜校。

舞蹈、声乐、美妆、摄影、茶艺、散打……如今,类型多样的“潮课”、亲民实惠的价格,让“夜校”这个听起来颇具年代感的词,成为风靡于年轻人社交生活圈的新潮流。

每当夜幕降临、街灯亮起,一个个年轻人离开工位、走出写字楼。在夜校里,他们卸下白天的匆忙与紧张,释放情绪、疗愈自我、丰盈人生,让生命展现出别样的鲜活与浪漫……

在夜校 把自己重新“养”一遍

从办公桌走向“小课桌”,夜校正成为不少年轻人下班后的那颗“糖”。

“现在很期待周一和周三,因为要去夜校上散打课。”12月11日,一下班,国企员工宋欣雨便拿上手套等装备,一路小跑奔向公交车站。

宋欣雨告诉记者,夜校火了之后,西安的社交分享软件上,很快就出现了不少开设夜校、招募学员的信息。“小班教学”“集齐学员即可开课”“零基础可学”“500元8节课”“专业教练及场地”……一个个惹眼的词汇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几番犹豫后,宋欣雨交钱报了名,成为夜校散打班的一名学员。

“为了方便上班的人,夜校大多数的课都在晚上七点半到九点之间,上课的地点也有很多选择,郭杜大学城、小寨、半坡国际、南稍门等这些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都有夜校的教学点。”宋欣雨说,针对不同课程的需求,夜校会联系相应的场地和老师。

一个小时后,宋欣雨到达西安市华夏国武散打馆。换好衣服,匆匆咬了两口面包,宋欣雨开始上课。

深蹲跳、左右手交替出击、直拳、勾拳……在教练的指令声中,宋欣雨迅速完成动作,每个“招式”都有模有样。

“你别看我现在从容自如,可刚开始那会儿,我连做最基本的体能训练都得大喘气。”宋欣雨告诉记者,通过学习散打,她已经和最开始的自己“判若两人”。

“小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没机会培养一门兴趣,现在算是把自己重新‘养’了一遍。”宋欣雨坦言,一开始她还担心坚持不下来,也担心几百元的课程,质量没保证,结果只上了一次课,便完全“上头”了。

宋欣雨告诉记者,散打班的教练非常专业,课程氛围也很好,8节课上下来,基本的拳法和腿法她都掌握了,还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力量,日子也变甜了。”宋欣雨说,周一和周三的散打课,让她在循环往复的日常生活之外,有了盼头。

“女孩子学散打很酷,我准备再报个进阶班。”宋欣雨说。

像宋欣雨一样,尝到夜校“甜味”的,还有在西安建筑行业从业的90后小伙孟洋。

孟洋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学过声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的增多,以前学过的一些才艺都逐渐荒废了。工作之后,他发现自己成了“没有才艺的人”。

“公司年会表演节目,我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艺,只能在角落里鼓掌。”孟洋说。

于是,孟洋下定决心报一个声乐班。但经过了解后,他发现市面上大多数兴趣类课程,要么是面向青少年的,要么是供老年群体休闲娱乐的,而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兴趣培训课程不仅少,而且动辄就要上千元的费用。孟洋望而却步,直到遇见了夜校。

“我报的声乐课每周二晚上七点上课,10节课只需要500元,性价比超高。声乐课在西安市内好几个区域都有上课点,我可以选择离家近的,十分方便。”孟洋告诉记者,夜校唤醒了自己尘封多年的音乐梦。

“要是没有夜校,我估计今年的年会,自己还是只能当观众。”如今的孟洋自信了很多。他说自己还想继续在夜校学点别的才艺,让人生更“丰满”。

学非遗 得“拼手速”抢课

“想学篆刻,有课程吗?”“非遗茶道什么时候开课?”“非遗皮影还会开二期班吗?”“快开快开,我要报名!”……

这几日,西安市某夜校主理人崔超波的手机常常响个不停。

“自打在微信群里发布了要新开设非遗类课程的消息后,各种咨询消息我都回复不过来,没想到这么多年轻人对非遗课程感兴趣。”崔超波告诉记者,非遗类课程一上线就特别受欢迎,部分课程甚至“秒空”,“非遗手作兴趣班发布预告后,仅用了4天,就报名满员开班了。”

“这课是我拼手速‘抢’来的。”非遗手作兴趣班学员刘谷告诉记者,现在如果想如愿上夜校,必须拼手速。

刘谷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平常喜欢参观各类博物馆,一直希望有机会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与非遗制作技艺。“潜伏”在西安某夜校咨询群几周后,她终于看到了“对胃口”的课程,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一节课过后,我被老师‘圈粉’了。”刘谷说,在对皮雕雕刻和皮雕打边等工艺进行实操后,她再一次被非遗技艺的魅力所震撼,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非遗之美”,“我对接下来要上的非遗掐丝珐琅、非遗缠花等课程充满期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非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见。”在非遗手作兴趣班老师于夏楠看来,年轻人爱上非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而夜校吸纳非遗手工课程,既丰富了课程内容,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促使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为激发更多年轻人对非遗从兴趣走向热爱,于夏楠及她的同事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针对零基础的年轻人,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形式创新,并融合年轻一代的审美,让非遗更加年轻化。“我们教授学员在皮具上雕刻自己的宠物形象。课程结束后,大家还可以带走配合课程自制的非遗皮雕作品。”于夏楠说,只有赋予非遗当代审美内涵,让它“活”起来,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

“新生力量,正在引领非遗潮流!”崔超波告诉记者,针对年轻人的需求,他们还会开设一些非遗类的新课,非遗皮影课已经在招募学员了。

“当光影下摇曳的皮影人物,遇到新时代的年轻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创造出怎样的故事呢?”崔超波满怀期待。

为自己充电 抓住每一秒

每周一周三学化妆、周二周四学架子鼓,26岁的IT网络管理员李乐羽将工作之外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下班后躺在家里刷手机太没劲了。夜校的出现,让我的夜生活有了更多打开方式。”李乐羽告诉记者,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

“为自己充电,什么时候都不晚。解锁新技能带来的精神愉悦远比买个包包、吃顿大餐来得更为持久。”李乐羽表示,在学完化妆和架子鼓后,她还打算报手碟、茶艺等课程,继续提升自我。

“有位小姐姐周内排满五节课,简直是‘全勤学霸’。”如今,崔超波所在的夜校开张已满1个月。他告诉记者,现在同时报好几门课程的年轻人大有人在。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500名学员加入了他们的夜校,已经“毕业”的第一批65名学员中,有30人报了2门以上的课程,而且夜校的社群规模还在以每天50人以上的增速不断扩大。

“这一群年轻人,都太有冲劲了。”夜校声乐培训老师陈原子樱说,给夜校的学员们上完第一节课后,她就被大家学习的热情深深打动了。

“不论是想习得新的技能、保持竞争优势,还是丰富业余生活、充盈精神世界,他们都展现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陈原子樱说。

时代在变,公众通过学习提升自我的追求没有变。

记者在某社交分享平台上搜索“西安夜校”,能搜到30余个账号,不少夜校主理人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冒头”,发帖建群、招募学员,而带有“夜校”字眼的话题更是热度不减,评论区都在咨询“怎么收费”“在哪上课”等问题。同时,也有不少夜校学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夜校体验,称夜校“物美价廉”“上完课后幸福感满满”等。

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从“生存需要”转向“精神需求”,一群群年轻人将夜校作为生活的“缓冲带”、精神的“加油站”,培养兴趣爱好,结识志趣相投的好友,以纯粹的热爱滋养生活,为忙碌的心灵寻找到了一片可贵的栖息地。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夜校热,折射出了人们对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的迫切需求,也从侧面提醒市场,文化消费可以更加多样化。

夜校热也反映出终身学习的浪潮正在青年群体中澎湃翻涌。

《中国成人学习市场行业报告》显示,中国成人学习市场规模呈持续上涨趋势,2022年,个人兴趣学习市场规模高达1535亿元,而这一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可达2964亿元。

“夜校的火爆反映了人们对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需求。”在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英看来,夜校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元、触手可及的学习资源,降低了普通大众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门槛。

石英说:“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会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常态,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学历教育之外继续优化知识结构、学习新技能、开阔视野。从这个层面来看,夜校的实践和探索,为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夜校只是一扇窗,不少年轻人通过夜校看见了不一样的风景,但如果想走进风景深处,还需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学而不止、学而不厌,让终身学习成为人生远航的不竭动力。”石英说。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