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超5000万户中小微企业的“领头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阵容进一步扩大。
“小巨人”企业数量凸显各省硬实力
近期,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出炉。全国共有3671家企业入围,江苏入围795家企业,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入围658家,排名第二;浙江、山东分别入围384家、300家,分列第三、第四位。至此,“小巨人”总数前五强省排名由此前的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变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
陕西省以40家企业入围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入围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的成绩,位列全国第十八名。从名单来看,此次陕西新上榜的企业涵盖了半导体、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诸多行业。与北上广以及东南沿海等先进城市相比,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所涉行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应用端产业链的机会相比长三角和粤港澳较少。
专精特新活力迸发
截至目前,全国前5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预计在1.2万家左右(不考虑复核因素),已经提前完成2025年“培育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四大优势的中小企业。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是由工信部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认定的佼佼者、排头兵,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这些企业,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高精尖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当前阶段,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作为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其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维度作用越发彰显。
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推动制造业升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的作用已经逐渐显现。有数据显示,超四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超六成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
推动再生医学产业新发展
作为生物医学类的企业在整体的名单中只占了较少的一部分,却是推动我国生物医药科技在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动力,以佰鸿集团旗下的“佰傲再生”这家企业为例,凭借着在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今年也成功入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的空白,弥补了我国再生医学产业化进程的短板,类似这样的企业也并将带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我国再生医学产业化发展以及再生科技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编辑: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