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何家村窖藏都有哪些宝贝?

时间:2020-11-16 14:16:33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探秘!何家村窖藏都有哪些宝贝?

4ffd4471ae2cf99bd3003a91bb600d07.jpeg

它们是“宝贝中的宝贝”,它们是大唐辉煌历史的见证。50年前的一天它们突然被发现,100多件文物震惊了世界。

这些宝贝都有什么,它们的主人是谁?它们为何被埋藏?11月10日下午,“陕西文物探探探”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展厅,探索何家村窖藏的秘密。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唐史研究专家王双怀教授,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星级讲解员刘素一起,受邀作为穿越时空的“导游”,为141万人次网友解读了何家村窖藏的秘密。

\

一、宝贝是如何发现的?

发现这些窖藏文物的地点何家村,在唐代时位于长安城的什么位置?

王双怀教授介绍,唐都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组成,外郭城由东西14条大街、南北11条大街划分成了110个坊。由于东南角曲江一带是湖,设为了风景区。又因东市、西市各占两坊之地,所以共有105个坊。何家村位于唐都长安城的兴化坊。从兴化坊往北过两坊即是皇城,往西北跨一坊就是西市,向东隔一坊(丰乐坊)便是小雁塔所在的安仁坊。在盛唐时期,这里是皇亲贵戚和高官显宦居住的黄金地段。

何家村窖藏发现于1970年10月5日。当时这个地方是个收容所,收容所在搞基建时,工人在距地表80厘米的地下发现了一个大陶瓮,里面有金银器。之后又发现了一个提梁银罐,里面竟然发现了金龙。收容所负责人把这事报告给了原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文物工作者迅速赶到现场接收了这批珍宝,并对周围展开钻探调查。10月11日,探铲下传来了金属声,随后第二瓮珍宝也出土了。两瓮一罐共计收纳金银器、宝玉珍饰、贵重药物、中外钱币等文物共计1000多件。

\

展厅入口陈列着两只大陶瓮和一只提梁银罐。讲解员刘素介绍,这两个陶瓮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银罐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出土文物就藏在这三个器物里。何家村窖藏文物以数量多、种类全、等级高、保存完好而震惊世界,因此也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王双怀教授说,唐代金银器制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金银器数量很多。但唐朝灭亡后经过千百年岁月,这些金银器已失散在各地。在上世纪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曾在陕西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柳林背阴村、江苏丹徒(如今的江苏省镇江市)丁卯桥等多个地方发现过唐代的金银器。但1970年10月在何家村发现的这个金银器窖藏是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等级最高的。

二、何家村窖藏都有什么?

何家村窖藏都有哪些宝贝?据了解,陕西历史博物馆共有18件国宝级文物,这个展馆内就有4件,它们均属于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第一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

\

讲解员刘素介绍,从材质来看,它选用一块极为罕见的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彩色缠丝玛瑙制成,红棕白三色相杂,层次分明,鲜嫩润泽。从工艺看,这是一件俏色玉雕器。俏色就是指工匠“依色取巧随行变化”,根据玉料本身的材质特点来制作器物。在做这件器物时,工匠顺着颜色走向,把它雕成了一个俯首向前的兽头形象。而它的嘴部又是整个玉料颜色最灰暗的地方,所以做了一个镶金的小盖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取下它酒就会流出,就可以喝酒了。

这样的器型并不是中原最早流行的,而是来自西方一种叫做来通的酒具。来通是希腊语的音译,它原本的含义是流出的意思。但西方常见的来通,一般是金属的,用玛瑙制作非常罕见。《旧唐书》记载,大康国曾在开元十六年向唐皇室献兽首玛瑙杯,所以不排除它可能是一件贡品。如果它真的是贡品,何家村窖藏主人的身份就更加特殊了,极有可能是皇亲国戚。

王双怀教授说,用动物的角来做器皿的很多,尤其是游牧民族。但使用这么贵重的材料、工艺水平如此高超,绝对不是一般器物,即便在国外也没有发现如此经典的东西。

■第二件国宝:鸳鸯莲瓣文金碗

\

刘素介绍,整个碗由纯金制成,里面有唐人留下的墨书“九两三”,实际重量为390余克。出土时为一对,另一只金碗内的墨书为“九两半”。

这个金碗内底中心錾刻了一朵蔷薇式团花。外腹壁上共有两层莲瓣,这些莲瓣是捶打模冲而成形,呈现出外凸的形制。而每一层莲瓣内还錾刻有不同的花纹,上层莲瓣里是狐、鹿、兔、獐、鹦鹉等珍禽异兽的形象,下层莲瓣里錾刻的是忍冬卷草纹。忍冬其实就是金银花,把忍冬卷草纹装饰其上,寓意着长寿的含义。

碗的底部中心还錾刻着一只鸳鸯。鸳鸯从古至今都被视为爱情和幸福的象征,这种金碗又同时出土了一对,判断可能是皇家婚嫁用品。唐代金碗出土很少,文字记载也不多。唐代规定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纯玉,因此金碗多为皇帝或皇家贵戚所使用。所以它的发现,把窖藏主人的身份范围又缩小了。

王双怀教授分析认为,金碗上的莲瓣应该和唐代佛教文化有关系。这个碗等级之所以高,主要就是因为它的工艺。当年安禄山受宠时,杨贵妃、唐玄宗给安禄山赏赐过几十套几百件餐具,大部分都是金银器。这个金碗的出现,让人们对唐代的工艺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件国宝: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

\

刘素介绍,这件银罐的罐体用纯银锤揲而成。盖子装饰有类似葡萄、石榴的折枝花纹,跟罐身扣合非常紧密。矮圈足与罐底相焊接。在罐肩部铆有提梁,经千年仍可自由转动。银罐周身纹饰非常华丽,将錾刻、鎏金、焊接、捶揲等工艺融于一身。罐体中心以鹦鹉纹作为主体纹饰,鹦鹉抬首、展翅、翘尾,栩栩如生。在鹦鹉的周围装饰有海棠花枝,纹饰空白处以鱼子纹装饰,象征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刚发现时考古人员将罐盖打开后,发现里面盛有半罐不明液体,液体中放置着紫石英、白石英等。水面上有一层金箔,金箔上面有12只小金龙。

在展厅一玻璃展柜内,陈列着其中6只赤金走龙。这些赤金走龙只有一个指节大小,但不论胡须、鳞片还是尾部,刻画得非常的精致,栩栩如生。每一条龙的动作细节都不一样,头部姿势也不一样,展现了高超的微雕技艺。刘素介绍,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先生认为,金箔、金龙都和道教文化相关。

王双怀教授说,在唐代,儒释道三教论衡、三教融通,唐玄宗就曾为儒家的孝经、佛教的金刚经、道教的道德经做过注释,西安碑林内的石台孝经就是他御笔亲书。这个罐上有鹦鹉的形象,鹦鹉在唐代也是和佛教有关系的。

■第四件国宝: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

由于真品在外借展,展柜内摆放的是一件复制品。

刘素介绍,这件银壶的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弓形提梁。壶身的制作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冲的方法在壶腹两面装饰出两匹相互对应的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制作完舞马再将整个银片的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最后对壶体通体抛光,舞马、壶盖、弓形提梁和同心结等部位鎏金,看起来黄白相映璀璨夺目。

王双怀教授介绍,壶上舞马衔杯的形象,表现的是唐玄宗生日祝寿的场面。唐玄宗生日是八月初五,这一天叫做“千秋节”,祝寿场面很大,不仅人要祝寿,动物也要祝寿。舞马就是经训练专门给唐玄宗祝寿的。这种马特别有“文艺范”,特别通灵性,能根据音乐和人们的编排,跳各种各样的舞。唐玄宗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都会在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下举行盛大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随着《倾杯乐》的响起,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跃然起舞,它们奋首鼓尾,舞姿翩翩。当舞马衔杯献寿时,领头的舞马会跳上提前设好的高案。力士们抬起舞马,舞马的嘴里衔着杯子,杯子里有酒,舞马会跪下来祝寿,然后仰起头来把酒喝下去,喝下去以后马就醉了。唐朝宰相和诗人张说的一首诗里就写道“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可叹安史之乱后,舞马沦落成战马,遭遇悲惨。

■近年来“明星”文物: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大一小两件和熏香有关的银器,大的是桃形忍冬纹镂空五足银熏炉,小的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刘素介绍,和乒乓球大小差不多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近年来的明星文物。自从2017年登上《国家宝藏》之后,很多观众都是慕它之名前来参观。这件文物刚出土时考古人员把它称作“熏球”,直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唐代窖藏也出土了两件类似文物,物帐碑指明它叫香囊,考古人员才知道原来唐人把这种球状的金属质地的熏香物件也称做香囊。

这个香囊造型非常特别,有上下两个半球,在下半球内有内外两层机环,内机环里是一个半圆型的香盂,香料就放置在香盂中。由于重力原理,这样的构造使得无论如何转动,香盂的重心始终都是向下的,香料永远都不会撒出。欧洲大航海时代用来指明方向的陀螺仪,也运用的是同样原理,而中国早欧洲数百年就已将这种原理用于日常生活中了。如今这个原理依然被广泛应用在航海航天等各方面,手机摄影防抖功能其用的是这个原理。

王双怀教授认为,《国家宝藏》中讲到杨贵妃随身带的香囊可能就是这种香囊,所以后来返回长安后成了太上皇的李隆基派宦官秘密改葬杨贵妃时才发现“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但这可能是一种误解。唐代诗人张祜写有一首诗《太真香囊子》:“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难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张祜写此诗时距杨妃自缢不足百年,应为杨妃香囊的现存最早文献。其中的“蹙金”二字已说清质地,因为蹙金仅为装饰丝绸的一种刺绣做法。其实,即便是丝绸锦缎做的香囊,在地下埋一两年也不会完全朽掉。

■有墨书重量的素面银碗

\

展陈的文物里还有许多素面银碗,银碗里每个都写有字。

刘素介绍,这也是唐人留下来的墨书,其中不乏有“十五两半”、“十五两半强”、“十五两半软少”等等字样,都是对碗实际重量的表述。这说明窖藏的主人在窖藏过程中有非常严格的出入库管理意识。文字表述也很严谨,比如唐代没有克这样的单位,当最小单位没法再表述了就用“强”或者是“软少”等字样来表示细微的重量差异。经比对碗上表述的重量和及实际重量,可以发现唐代的重量制度跟今天是不一样的。当时一斤等于16两(所谓“半斤八两”),而一两大概等于如今的40-43克,所以唐代的一斤比现在要重。

王双怀教授说,这些银碗是素面的,上面没有花纹,和金碗工艺完全不同。按理说不应当在食器里面写字。那么为什么会在里面写字?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些物品是被籍没的。按照唐代规定,如果犯人犯了法,家里籍没的东西全部没收归公,归公检查时每件都要登记造册。登记时对器物大小形制要有所描述以避免被替换,所以会在上面写上一些数字。但这个情况到底是什么回事值得深入探讨,可以说这也是历史之谜。

■可能代表窖藏时间下限的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

\

展柜里摆放着两件银盖碗,一件叫做鎏金小簇花纹银盖碗,另一件叫做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里面有墨书的重量信息。

刘素介绍,这两件银盖碗也是纯银鎏金工艺制成。段鹏琦先生研究认为,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上面装饰的阔叶折枝花纹,是公元8世纪后半叶在唐德宗时期流行的纹饰。在何家村窖藏所有文物中,这件器物可能就是其时间下限了,何家村窖藏的时间极有可能就在此时。

■和唐代租庸调制度相关的银饼和银铤

\

在一排展柜里还陈列着不少银饼、银铤。

刘素说,很多古装电视剧在讲秦、汉、唐故事时,都有用金元宝、银元宝去买东西的情节,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金银真正作为流通货币出现的时间很晚,大概到明清时期了。在唐代,金银的使用范围很小,一般是在贵族日常生活作为原材料使用,或者作为祭祀物品时使用,或者用于寺庙塔门之上对雕像的装饰等。这些银饼、银铤比较特别,它们虽说没有货币的功能,但跟财政相关。何家村窖藏中有这些东西,表明窖藏主人极有可能从事和财政相关的工作。

王双怀教授介绍,唐代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因为国家面积很大,离国都的距离有远有近,有时候国家粮食欠收需要粮食或者其他东西,有时候又不需要。不需要怎么办呢?就要根据当地情况、根据国家需要,把它买成别的东西,然后交给国家。唐代中后期时,南方地区大量的东西都变成了银锭,因为南方产银比较多。窖藏中的这些银饼、银铤将来是要作为原料来做其他东西的,为了运输方便把它做成这个样子,所以看起来比较粗糙。

■装着400多枚钱币的素面提梁银罐

\

展柜里摆放的一个素面提梁银冠,出土时满装着400余枚钱币。在展览“珍泉荟萃”部分专门展出了这些钱币。

刘素介绍,这些钱币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都很大,有春秋战国时期韩国使用的布币,有齐国使用的刀币,有秦朝的半两钱,有汉代的五铢钱,有王莽时期的钱币,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直百五铢钱、太货六铢钱,以及唐代的开元通宝钱。此外,还有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等等。其中,金银开元通宝相当于唐代的纪念币,并不能用来流通。

王双怀教授介绍,唐人过年的时候也会给“压岁钱”,不过在唐代叫“年玉”。给“年玉”就是给玉或者钱,不过钱是不流通的。唐玄宗过生日时还会在承天门向下撒钱。能收藏这么多历代有代表性的钱币,而且还有国外的钱币,窖藏主人绝对不是一般的“钱币收藏爱好者”。

问题:一千多件文物怎么装进了两瓮一罐?

\

除了以上文物,展馆陈列的何家村窖藏文物还有玉带銙、玛瑙长杯、凸纹玻璃杯、掐丝团花纹金杯、鎏金双鱼纹银碗、葡萄龙凤纹银碗、“洗三”金盆、多曲银盘、金花银盒、莲瓣纹提梁银罐、炼丹器具等,这些文物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也相当丰富。

一千多件文物是如何装在了两个陶瓮一个提梁银罐里?讲解员刘素介绍,这些文物被发现时采用了大器物里套着小器物的“物中藏物”的收纳方式。比如,在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里有12只赤金走龙;在一个素面提梁银罐里装着400多枚钱币;而镶金兽首玛瑙杯和玛瑙长杯等则装在一个莲瓣纹提梁银罐里。

三、窖藏主人到底是谁?

窖藏文物带来了很多信息,那么窖藏的主人究竟是谁呢?

刘素介绍,考古专家段鹏琦先生认为,唐代的坊中都有十字街,而窖藏出土位置在兴化坊十字街西南。根据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提供的时间线索,窖藏时间大概是唐德宗在位时期。也就是说,何家村窖藏的主人应该就是这一时期,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一个人。目前大概有以下几个重点对象,分别是邠王李守礼、京兆尹孟温礼、靖国公裴度和租庸使刘震等。

\

■邠王李守礼说

邠王李守礼是章怀太子李贤的次子,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第二个儿子,30岁时在巴州自尽。李守礼受他影响,自小被幽禁在宫中,直到中宗李显时才恢复自由,回到了长安城。似乎是为弥补幼小之时荣华富贵的缺失,李守礼一度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甚至举债为生。他是唐玄宗堂兄,有人劝他节俭一点,他竟然说岂有天子之兄无人埋葬乎?他对身外之物是不在乎的。而且按照这个人的性格,如果他有这么多财宝,可能也早就挥霍掉了。另外他去世时间是唐玄宗时期,所以在时间线上也不太可能。

■京兆尹孟温礼说

第二位是京兆尹孟温礼。京兆尹这个官职相当于如今首都的一把手,等级是很高的,但在唐代其官职品级是从三品。根据窖藏中发现的鸳鸯莲瓣纹金碗,可以把窖藏主人的等级定在一品以上,所以这个品阶的级别还不太够。

■靖国公裴度说

第三位是晋国公裴度。晋国公裴度是三朝元老,地位也很高,但他在唐德宗时期刚中进士,当时还没居住在长安城,他发达的时间其实已到了唐宪宗时期。所以计算一下时间,似乎也不太可能。而且他在兴化坊居住的地方,和十字街偏西偏南的位置似乎也有一定偏差。

■租庸使刘震说

第四位是租庸使刘震。刘震目前也是主流学界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个人。因为他所担任的租庸使这个职位非常特别,税银、贡品都有可能经他之手。齐东方先生认为,这些文物就是刘震出逃未果的过程中埋于地下的。但新旧唐书中都没有刘震的记录,关于他的故事是唐代薛调所著的小说《无双传》中写到的,后来被宋人收录在了《太平广记》中。记录的事情是德宗时期发生泾原兵变,刘震命令侄子把家中财宝带到城外,随后自己携夫人及家中女眷潜逃。但在逃亡中被守护长安城城门的士兵拦了下来,最终他回到了城中做了伪官。皇帝后来回到长安城后,下令杀掉了他。

■李守礼长子李承宏说

这几年学界又有一个说法,认为窖藏主人的身份很有可能是邠王李守礼的长子李承宏。因为他是入藏的金城公主的兄长,所以侵入长安的吐蕃人拥他为帝。邠王李守礼是金城公主的生父,后来因为入藏的原因,金城公主被过继给了唐中宗李显。考古学家推测,很有可能是李承宏在此期间拿到了大量的皇家物品和金银原材料,埋在临近自己家中的宅第之下。之后反叛被平息,他被流放了,在流放途中去世,所以这个窖藏就永远成了秘密。

■中尚署说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地方有可能是唐代中尚署制作金银器、玉带銙的地方,所以窖藏中有的东西是没有完成的半成品。

窖藏主人到底是谁仍是历史之谜

\

王双怀教授表示,虽然学术界关于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有多种观点,但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准确,到底谁是窖藏主人,目前仍然不能确定。说窖藏主人可能是刘震,主要是因为发现了银铤等这些东西。但即便窖藏者是刘震,这些东西也不一定属于刘震个人。何况正史并无关于刘震的记载,考古目前也没有发现他的墓志,这个人是否存在还不好说。所以这仍是一个历史之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历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地方。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张杰/图(部分图片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提供)

编辑:汪莹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